2025 年 9 月 15 日,全球领先的机器人与自动化解决方案提供商 ABB 宣布推出新一代机器人配件体系,涵盖结构支撑系统、智能控制模块及高效执行组件三大品类。这一升级不仅完善了 ABB 从核心控制器到周边配件的全链条创新生态,更通过与战略合作伙伴的深度协同,将机器人系统的精度、效率和可持续性提升至全新水平。随着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临近,ABB 此次配件革新被业内视为智能制造装备领域 "操作系统级" 的重要突破,将为汽车、3C 电子、金属加工等行业带来更具竞争力的自动化解决方案。
三维技术创新构建性能新基准
ABB 新一代配件体系以 "精准可靠、灵活高效、绿色耐用" 为核心开发理念,在关键技术指标上实现显著突破。结构支撑系统方面,通过与战略合作伙伴苏州西蒙斯科技联合开发的谐波减速器支架,采用定制化铝合金材质与优化力学结构,使机器人运行时的振动幅度降低 30%,并通过 ISO13849-1 安全认证,为高精度作业提供稳定基础。配套的齿轮箱固定基座采用预埋式安装设计,将安装精度误差控制在 ±0.02mm 以内,大幅减少因机械间隙导致的定位偏差。
在核心控制层面,OmniCore™控制器平台的硬件升级成为焦点。该平台在最新测试中实现路径精度≤0.6 毫米,配合集成应变片传感器的动态补偿算法,可实时修正底座形变,补偿精度达 ±0.01mm。这一技术突破使搭载该控制器的机器人在高速运行时仍能保持卓越的运动稳定性,特别适用于精密装配和检测场景。
耐用性与可持续性设计同样亮点纷呈。重型安装底座采用 Q235B 钢材与环氧树脂防腐层组合,承重能力≥2000kg,盐雾测试显示其耐酸碱性能提升 3 倍,使用寿命延长至传统产品的 1.5 倍。线缆拖链系统则创新采用 304 不锈钢导轨与 PTFE 衬套结构,弯曲寿命突破 1000 万次,大幅降低维护频率和停机损失。
场景化解决方案驱动行业升级
在汽车制造领域,ABB 新一代配件体系已展现出 transformative 价值。某主流车企通过采用定制化焊接机器人底座系统,成功解决了原厂支架振动超标问题,将车身焊接过程中的振幅从 2.1mm 降至 0.7mm,焊点一致性提升 40%,同时使焊接设备的维护周期延长至原来的 2 倍。这种改进直接转化为生产效率的提升,该车企焊装线的单日有效作业时间增加了 1.5 小时。
针对 3C 电子行业的柔性生产需求,ABB 推出的可调式支架系统支持 ±15° 角度微调,适配 300-2000mm 的喷涂半径范围,配合碳纤维工具臂使用时,可实现每分钟 15 件的冲压件搬运效率。某消费电子制造商引入该系统后,生产线换型时间缩短 80%,单点安装时间从传统的 75 分钟压缩至 15 分钟,有效应对了电子产品快速迭代的生产挑战。
智能适配技术成为连接硬件与场景的关键纽带。基于 RobotStudio 软件的三维建模匹配功能,可确保支架与机器人运动轨迹完美契合,避免运动干涉问题。在压铸应用中,这种数字化适配能力使机器人下探作业范围扩展 15%,同时将能耗降低 20%,体现了精准设计带来的综合效益。
生态化服务体系降低应用门槛
为使先进技术惠及更广泛的制造企业,ABB 构建了 "原厂认证 + 本地化服务" 的配件生态体系。通过严格的配件兼容性认证标准,确保所有合作伙伴产品达到 ABB 800-001-01 安装底座标准和 ISO 9001:2015 旋转支架标准。测试项目涵盖静态载荷、疲劳强度、同轴度偏差等关键指标,确保配件与机器人本体的最优匹配。
服务网络的升级同样值得关注。ABB 联合华东、华南、华北地区的服务中心,推出 8 小时紧急抢修承诺,长三角地区可实现 4 小时到场响应。针对中小企业客户,模块化设计使备件库存成本降低 30%,而年度维护合同则提供无限次支架校准与紧急备件供应,大幅降低了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门槛。
ABB 机器人业务部全球总裁马思康表示:"精密配件是机器人多功能性的隐形支柱。我们通过开放协作构建的配件生态,正在将单件产品的性能优势转化为整个制造系统的竞争力跃升。" 据赛迪顾问报告显示,2025 年中国机器人精密传动部件市场规模已达 800 亿元,ABB 此次配件升级恰逢其时,将进一步巩固其在智能制造核心产业链中的领导地位。
随着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的临近,ABB 将在展会上全面展示这些创新配件与 IRB 系列机器人的协同应用。从汽车焊装线的稳定运行到 3C 车间的柔性生产,新一代配件体系正通过毫米级的精度提升和百分比级的效率优化,重新定义智能制造的性能边界。
了解更多—ABB机器人配件